上市银行盈利增速止跌回升 多渠道筹资缓释资本压力

2017-07-07

在经历连续多年利润增速下滑之后,中国上市银行“触底反弹”,利润增速开始缓慢回升。
5月22日,安永发布的一份《中国上市银行2016年回顾及未来展望》报告显示,2016年37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合计1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3.65%,增速上升了0.80个百分点,这也是上市银行自2011年以来,净利润增速首次出现回升。
而根据已披露2017年一季度业绩的28家上市银行经营情况来看,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3.69%,比2016年一季度同期上升0.98个百分点,增速进一步回升。
不良一升一降 信用风险压力犹存
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、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逐步释放、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,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在上升,但不良贷款率已开始下行。
上述报告显示,2017年一季度末,已披露季报的28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额比2016年末增加了240亿元至1.24万亿元,不良贷款率则由2016年末的1.66%下降至1.64%。
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部审计服务主管蔡鉴昌指出:“尽管不良贷款率、关注类贷款比率及逾期贷款比率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的迹象,但总体来看,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仍然面临较大压力。”
而为了应对不良资产持续增长,但传统处置模式相对单一的困境,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等新型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逐渐得到推广,并开始市场化运作。
2016年中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,工行、建行、中行、农行、交行和招行六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资格,总额度500亿元。
据安永统计,截至2016年底,六家银行共计发行了14支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,发行规模为156亿元,涉及不良资产本金461亿元,基础资产涵盖公司类不良资产、信用卡不良资产、小微不良资产、个人消费不良资产、个人经营性不良资产、个人住房不良资产等类型。
据腾讯财经了解,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资格,将在2017年进一步扩大至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。
同业存单三年增8倍 招致严监管
报告显示,2014年至2016年,上市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规模激增。同业存单余额由2014年的4996亿元,上升至2016年的4.02万亿元,增长超8倍。
2016年上市银行同业存单余额占总负债的比例为2.8%。
这其中,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网点众多,吸收存款能力较强,同业存单并不是重要资金来源;股份制商业银行近一两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迅速上升,占负债规模的7%左右;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这一比例更高,达到9%以上,其中杭州银行甚至高达21.49%。
针对这一行业现状,中国银监会2017年4月份下发《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第四条明确提到,将整治同业业务,加强交叉金融业务管控。
具体而言,要求银行控制业务增量,同业业务应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统一管理、集中审批;消化存量风险,对风险高的同业投资业务,要制定应对策略和退出时间表;并严查违规行为。
外部融资超4000亿 缓解资本压力
由于净利润增长乏力,信贷风险持续暴露,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面临压力。上述报告提及,上市银行2016年末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.62%,比2015年末下降6个基点。
为此,上市银行纷纷通过在境内外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(IPO)、增发普通股、发行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等多种途径,来夯实资本基础,。
其中,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加快了上市步伐,陆续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。据安永统计,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,共有13家银行成功在A股或H股市场上市,募集资本合计折合人民币1025.7亿元,相较于2015年仅有3家银行上市,集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40.5亿元,分别增长333%和630%。
此外,2016年共有9家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,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1639亿元,14家上市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,共计人民币1349亿元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目前复杂的经济背景下,除了不良贷款增加、盈利增速放缓、业务规模扩大、对外投资需求上升等因素外,更趋严格的监管要求,也对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构成持续压力。
例如,金融稳定理事会(FSB)在现行的巴塞尔协议III资本充足率标准之上,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(G-SIBs)提出额外承担总损失吸收资本(TLAC)的要求,根据TLAC新规,G-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至少应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%-20%,并于2019年正式实施。
安永分析称,虽然TLAC新规允许总部位于新兴市场国家的G-SIBs暂时豁免实施,但对于已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中国四大行来说,仍需未雨绸缪,积极转变负债机构,及时跟进相关国际监管标准的制定及实施,并统筹考虑各层次融资工具的发行方式、期限、规模和二级市场表现等。
此外,央行2016年年初引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(MPA),2017年又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统计口径,也将对银行的杠杆率、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。